不要把企業培訓變成扭曲的童話
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在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等成功案例的激勵下,國內企業越來越重視對員工的培訓,特別是企業文化這一塊。期望藉此凝聚團隊,提升戰斗力。但是,企業的美好愿望能否真正得以實現呢?本文嘗試對這一課題做一簡單剖析,與各位同仁探討。
一、火熱的培訓現象:
8月,又是大批應屆畢業生到各單位報到的季節。作為重頭戲,各企業無一例外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對這些剛踏出校門的莘莘學子們進行各種培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文化培訓。企業遠景展望,個人職業規劃等等,在一系列波瀾壯闊的遠景描繪面前,這些還略顯稚嫩的學子們無不激動異常,躍躍欲試,紛紛表示要為企業奉獻無悔的青春。企業的培訓似乎達到了預定的效果。但是,事實果真如此么?通過幾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筆者對一些企業進行了相關調查,所得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
二、尷尬的培訓效果:
1、過高的人才流失率:
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一年后繼續留在原單位的比率為78.4%,兩年后繼續留下來的只有36.7%.這就意味著企業培養出來剛剛能夠獨擋一面的人才,在短短兩年之內就流失了三分之二,企業的大量資源變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
2、過低的企業認可度:
受訪的員工絕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對企業的失望。例如相對于企業宣傳的家文化,很多員工并未從內心真正認可它,而只是把企業作為謀生的工作場所,僅此而已!
三、原因探究:
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如此之大的反差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 、企業自身的文化底蘊不夠,缺乏體系。
正人先正己。如果企業自身的大環境就是不健康的話,又怎么可能要求員工能夠做的更好呢?目前中國很多企業自身的文化內涵是非常缺乏的。舉一簡單的例子,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標榜自己的用人理念是唯才唯德。但是,由于企業自身就處在發展階段,很多企業宣傳的理念實際上并不能實施,或者實施的并不徹底。溜須拍馬,用人為親的現象比比皆是。企業文化在這里成為了時髦的口號,成為了宣傳的標語。時間一長,有能力的員工當然會感覺到前途暗淡,萌生去意了。
2、過分迷信培訓的作用:
現階段,培訓風靡中國大江南北。企業似乎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了。但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個度,這種過分倚重培訓的做法,必然導致消極的后果。我們常?梢月牭胶芏嗦殬I人把培訓的相關理論當作了口頭禪!安灰獙习逭f不”“執行就是硬道理”等等,一時間,同事間總喜歡用這種這種形式來相互打趣調侃。如此一來,誰又能真正信服這些理論呢?其結果必然是使得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3、企業培訓短期功利性:
培訓其實是一項長期投資,其最終目的是要達到企業與員工的雙贏。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并不能領會這個精髓。企業投資對員工進行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他們洗腦,以利于企業的調度。在這個前提下,很多企業的內部培訓就成了的單純的功利性活動,使得企業的培訓越來越不受歡迎,尤其是有了一定工作經驗的人,這樣的培訓反而招來了相反的效果。
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案例,某東北一家老牌企業,老板在接受了職業經理人的建議之后,決心招一批應屆大學生來充實企業,提高業務隊伍的忠誠度。一開始,陣勢倒搞的有模有樣,對學生禮遇有加?墒菦]過多久,老板就發現原來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很大,于是原形畢露。為了能夠在將來更好地把他們當作廉價勞動力,公司開始了對他們進行形式各樣的“鍛煉”。下車間勞動,義務給公司搬磚蓋廠房等,還美其名曰“魔鬼訓練,打造職業精英”。沒過多久,學生十去其八,計劃徹底失敗。
四、應對之策:
1、完善企業文化,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達成企業員工雙贏。
培訓效果的好壞,與企業自身的文化息息相關。海兒等企業之所以能夠成功實施文化輸出,與其自身相對規范的企業制度密切相關,離開了這些基本條件,所有的努力都將一事無成,徒耗公司寶貴的資源。
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他們的能力,加強公司員工的向心力,所以,培訓就應該追求一個雙贏的效果。當然,在目前就業這么緊張的情況下,員工相對是一個弱勢群體,但若因此就頤指氣使,藐視員工的利益,企業將付出慘痛代價。畢竟,良禽擇木而棲!
2、正確認識培訓工作,建立規范的培訓體系
培訓是一項投資回報極高的活動,但也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目前中國企業家最大的一個通病就是喜歡搞運動,對于培訓也是如此。一開始搞的聲事浩大,到最后卻草草收場。要知道培訓的效果不可能立桿見影,這就需要企業領導層對培訓要有一個戰略的認識,堅持做下去的企業必將獲益匪淺。
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很多基礎條件去支撐。并不是簡單請幾個專家,開幾場培訓會就能實現的,企業必須成立專門的培訓隊伍,建立標準的培訓流程,當然,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適當請外腦來指導一下。
培訓的形式是多樣的。必須在不同場合不同層次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保持培訓工作的持續性,包括內部工作交流會等都可以作為企業內部培訓的平臺。
結束語:對于培訓,企業應避免過分強調給員工洗腦,而應力求使兩者利益達到雙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員工通過企業這個平臺,提升了自身能力,開拓了視野,對企業自然心存感激?梢钥隙ǖ氖,大部分人還是重感情的,即使將來某天真的離開了企業,企業員工的關系依然如故。如果這樣,那么也就不韙企業當初培訓的餓初衷了!
上一篇:26個字母打造優秀培訓師
下一篇:沒有了!
推薦服務
02887785677
詳詢電話:02887785677
傳真:
郵箱:sczygs200712@163.com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蜀西路1號金沙萬瑞中心C座